陈树铭 2009年5月
Ⅰ 对能源电力现状的认识
一、对能源电力历史发展的认识
1、国家电力公司拆分以前阶段
国家电力产业方面的部委级组织机构,是基于原苏联计划经济体制模式起步,并经历从燃料工业部、电力工业部、水利电力部,到电力部、国家电力公司一系列重组、分拆与调整阶段所逐渐发展起来。可总结为三大发展特点:
①从无到有,逐渐发展起了跃居世界第二规模的电力工业产业体系,成绩辉煌。
②整个发展基本是按照中央与地方分权、关联行业分离二条主线反复交错演变的过程。
③坚持国家高度垄断、政企不分的中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电力模式基本上没有太大改变。
2、国家电力公司拆分以后阶段
从1997年撤销国家电力部成立国家电力公司到2002底拆分国家电力公司的五年时间里,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已取得了长足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框架初步形成,政企实现彻底分离、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的时机基本成熟。
2002年底,国家电力公司基于打破垄断、引入市场竞争,建立政府监管、推进企业市场化经营,专业化重组经营与同类企业多组形成比较竞争的三大改革主题,对原国家电力公司实施了拆分与重组,初步形成了目前中国电力体系的基本格局。
①基于市场与政府的职能分离,并在加强电力监管的基础上,成立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并将项目审批权归口国家发改委主管。
②电力产业体系中市场化部分,按照建设与运营界面将电力体系拆分为建设与运营管理两个版块。
③建设版块部分,按照电力建设的生产流程拆分为咨询类与施工类;最终咨询类板块按照以水电为主与火电为主,分别拆分为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与中国电力顾问集团公司;最终建设类板块以形成同类企业市场化竞争为原则,组建了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与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
④运营版块部分,按照产业链上下游原则拆分为发电类与送配电销售类;最终发电类以形成同类企业市场化竞争为原则,基于水、火电以及区域等综合因素的优势互补,重组了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与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五大发电企业集团;最终送配电销售类按照地域划分为国家电网公司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但由于电网企业有着错综复杂的庞大辅业,故仍保留了部分原省级电力公司下的工程咨询类企业、工程建设类企业以及部分发电企业。
此外,在原国家电力公司体系之外,国家在能源电力领域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①基于三峡工程开发,国家成立了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属于发电类企业。
②核电产业全面走进中国历史舞台,国家相继成立了咨询研发类的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发电投资经营类的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以及集咨询、研发、建设等于一体的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
③大型煤能源集团-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一些非传统发电企业开始进入发电产业领域。
④相关省部委、地方政府相继成立了所属的发电投资公司。
⑤民营与外资逐渐加盟或成立水电、风电等再生清洁能源发电投资公司。
综合以上发展态势看,整个电力企业已是群雄并起,竞争格局的雏形基本形成,整个能源产业体系也基本完备。
二、对能源电力现状的思考
1、对能源电力拆分改革的思考
国家电力公司2002年底的大拆分重组改革,是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一次全新探索,是中国电力体制改革历史上一次真正意义上实现政企分离、引入竞争机制的改革。但由于能源电力体系的复杂性,还有一些深层次问题尚处于交织状态。
①对电力是否是商品这个事关电力体系的核心问题,没有得到准确、有效的回答。
②能源电力体系中的垄断部分没有得到彻底的清理,对电力体系中的垄断与非垄断两部分没有进行清晰的分割;垄断企业中穿插有大量非垄断势力,典型的是具有垄断性质的电网企业中还存在有一批咨询建设类辅业子公司,而这些辅业子公司却都是充分参与市场化竞争的市场化企业。
③对电力体系中市场化企业的定位不是特别严谨,仍拥有部分政府监管职能权利,典型的是两大顾问咨询集团还拥有势力不小的相关电力项目的评审、审查权利。
④政府监管职能体系不完备,没有形成起规划、审批、监管的三大电力政府职能体系,电网规划职能由两大电网公司与两大顾问咨询集团承担,评审职能由两大顾问咨询集团承担,电监会的监管职能尚没有得到充分集中与体现。
⑤市场竞争部分格局虽然基本形成,但是市场竞争环境的机制却尚未有效建立起来,一方面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竞争制衡力不均衡,另一方面同质竞争现象仍然严重。
2、对能源电力现状所存在问题的思考
目前,中国能源电力的基本格局可以概括为六大特征:原国家电力公司体系与非原国家电力公司体系并存,中央级能源电力企业与地方能源电力企业并存,国有能源电力企业与民营能源电力企业并存,再生清洁能源电力与非再生清洁能源电力并存,能源电力技术引进与能源电力技术自主研发并存,市场化竞争企业与垄断型企业并存。基于以上六大特征分析,目前中国能源能力发展可归纳体现为以下主要问题:
①供给能源在数量、品质、效率等层面存在大量制约因素。
②电力消费结构不合理,对高能耗产业的电力消费依赖性高。
③电力技术、装备等的国产化程度不高,自主知识产权含量低,创新能力不强。
④电力所消耗的一次能源与电力自身二次能源之间的价格博弈,以及上网电价与销售电价之间的价格博弈等现象严重。
⑤能源的资源垄断性如何有效破解,电网的输、配电通道垄断及销售终端渠道的垄断性该怎样打破。
⑥不同类型能源电力发展的产业支撑政策存在不合理性,不同类型能源电力客户所享受政策优待也存在不合理性。
⑦能源电力员工的自身利益该如何合理化体现,能源电力所承载的社会功能该如何实施。
⑧发展火电如何坚持环保、如何控制新建规模,发展核电是否安全、是否能拥有自主技术,发展水电是否能体现生态环境、是否能构建生态移民,发展风电与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清洁再生能源电力是否经济、如何实用等。
⑨骨干输配电网及农电电网建设相对滞后。
3、目前国家在能源电力领域正在实施的得力举措
近几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国家在能源电力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①国家层面基于能源电力的发展,开展了一系列相关规划工作,比较典型的有《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核电中长期规划》、《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节能中长期规划》等,为能源电力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目前还在继续的完善、修补、增加相关能源领域的规划工作。
②国家发改委成立能源局,全面加强对中国大能源工作的宏观管理;针对电力能源的价格改革、电力行业管理与市场化改革,以及电力企业的主辅分离与重组三项改革议题,国家发改委、电监会与国资委,这国务院职能部门中的三驾马车,正分别在大力推进与落实。
③基于循环经济发展、再生清洁能源发展、节能减排发展等战略支撑点,从国家层面出台了一些列强有力的扶持与支撑政策,为能源电力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④基于市场化垂直产业链与水平产业链之间的优势互补等,进行了积极探索,在优化主业的基础上,正在积极的推进中央企业的重组进程。
Ⅱ 对泛能源中长期发展趋势的思考
三、能源体系泛资源化下的发展新趋势
随着人类社会对能源需求的急剧膨胀、与能源相关联的各类技术迅猛发展,以及地球环境对能源使用的客观要求等因素的影响,全球能源体系向泛资源化的发展趋势明显。
①一次能源的外延范围将不断扩大,将为人类提高更多源源不断的能源类型与可持续的再生清洁能源开发与发展机遇;二次能源的种类也将不断增加,为更加清洁、节能、方便的使用一次能源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泛能源产业的发展空间将是人类社会除了追求永无止境的个人消费需求之外的最有可能持续发展的一种社会性需求。
②能源电力作为最核心的二次能源将成为广义能源之间进行运输、转换、存储的中心枢纽,对能源电力的管理与经营将成为整个能源工作的重中之重。
③一次能源转换成二次能源的效能将大大加强,同一类一次能源可有效向不同类二次能源转换的机会不断丰富;一方面进一步挖掘了一次能源的价值与效能,增加一次能源的商品化特性;另一方面也打破了一次能源与传统所转换二次能源之间的产业生态竞争关系,为某些特殊的二次能源商品所承载的社会功能实施增加了难度,现有出现的煤电价格博弈就是这种趋势的明显表征。
④能源与资源之间基于各种应用的转换将更加频繁,例如:电能可以将淤泥变为土,直接增加土资源,淤泥本身也可以是一种一次能源,而且可以燃烧转换成二次能源。
⑤能源与资源之间的综合产业链整合趋势加强,水资源既是一种独一无二的生态、生命、工业的支撑性资源,又是可以与二次能源电力互换的蓄能性资源,大规模的抽水蓄能的水能角色将与未来全中国区域范围内更加密集型调水的水资源角色有机整合,成为未来解决限制中国发展的瓶颈性问题-水问题的关键立足点。
⑥基于各类能源的热能、冷能、光能、动能、势能五种应用能的应用开发将更加层出不穷,能源的社会价值化功能将无限扩大。
四、能源体系可持续低碳化下的发展新趋势
从本质上看,能源的消耗与环境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但由于现有主要的一次能源基本都是含碳的一次能源,在燃烧时会产生影响地球气候的碳氧化物,从而对地球环境产生破坏;另外来讲能源消费水平将成为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发展可持续的低碳能源体系将是全球发展的必然。
①低碳可持续能源时代,意味着是以再生能源时代,以及非碳清洁氢能、核能时代为主体的新能源时代,碳能源将逐渐调节为战略性储备能源。
②由于是低碳甚至零碳的新能源时代,能源的消耗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在联系将大大减弱,并将逐渐不再受到生态环境的制约;能源的发展规模基本只与市场化需求体系相关联,能源供给不受限制的时代来临。
③节能理念将逐渐从国家战略高度回落,基本只是产品技术的一种重要考核指标,只要节能的市场化成本优于非节能市场化成本,节能将成为一种消费本能。
④未来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将从目前出口、投资、消费三分天下结构拉动模式调整为消费、出口、投资金字塔型结构拉动模式;能源消费将成为消费可持续发展的引擎,能源消费水平,尤其是能源电力消费水平,将成为衡量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与晴雨表;鼓励能源消费,通过泛能源消费带来社会可持续的就业将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五、能源蓄电化下的发展新趋势
由于电能在工业、生活中等的无限生命力,以及清洁使用、灵活运输等的优势特点,确定了其在能源体系中的核心位置作用;但其最大的不足就是不容易简单、快速、高效的存储。蓄电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再生分布式能源电力的大力发展,将为能源蓄电化时代来临奠定坚实的基础。
①未来泛能源发展的基本趋势是:非能源电力大量需求发展为大量能源电力需求化,网电大量需求发展为大量蓄电需求化。
②蓄电时代是按照科学发展观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问题-三农问题的客观要求;因为中国三大问题涉及到的地域广阔,一方面需要大量能源电力来脱贫致富,但是小额电力输送成本巨大;另一方面大量资源能源分布广泛、离散、规模小,传统开发模式又不具有经济价值;但是蓄电化时代为综合解决这个战略问题提供了巨大机遇。
③蓄电时代将为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建立自主品牌,走向世界,创造无限发展机遇;基于蓄电的家电、农用机械产品、交通运输工具等蓄电化制造业将把中国制造业带向新高度。
④蓄电时代是再生清洁能源发展的客观要求;由于分布式再生清洁能源电力具备不稳定性、规模小、分散的特点,为上骨干电网增加了巨大的难度;但是随着蓄电技术的大力发展,通过直接将分布式能源电力转化为蓄电,这为分布式再生清洁能源更加高效的开发创造了条件。
⑤是清洁核电时代发展的客观需求;由于核电发电上网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规模的抽水蓄能将成为核电时代的重要支撑体。
⑥由于整个电网经常会遇到在地域、时间上大量电力需求的不均衡性、不持续性,一方面常导致大量的弃电,另一方面往往又出现电力供应不足;因此蓄电化时代将使打造高效的能源电力利用电网成为可能。
⑦蓄电将成为与网电并驾齐驱的能源电力承载渠道,围绕蓄电产业的创新将层出不穷,从基于不同发电电源的蓄电业,到同一发电源的不同蓄电业;从网电的直接蓄电业,到支撑网电运营的蓄电业;从蓄电业自身的产品,到广泛支撑蓄电模式的用电产品等。
六、能源格局泛社会化下的发展新趋势
传统各个产业之间的联系相对要独立、分散,但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全世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能源与基础建设之间,能源与资源之间,能源与工业之间,能源自身的综合超前战略规划等层面之间的综合作用,将更加紧密、有机化与体系化。
①基于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全局的布局以及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从国家层面,进行区域能源电力需求、能源电力电源点建设,以及主干电网输送构架的规划与布局将显得迫在眉睫。
②基于电网、公路、铁路、油气管道、水利渠道五大带状基础建设之间有机协调规划与立体化建设,以及基于能源电力与运输产业、重工业之间的关联化产业链规划、建设等,将成为国家建设主流。
③水问题将成为中国、乃至整个世界所面临的瓶颈性问题,其复杂性、困难性、艰巨性将超越中国的能源问题;从水力蓄能到大区域调水资源调度,从地下水回灌到海水淡化等,能源问题与水问题将会紧密的耦合在一起,既将是巨大的社会挑战,也将是无限的发展机遇。
④中国的经济结构性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偏离科学发展观要求发展的瓶颈性问题之一;而泛能源体系,尤其是能源电力体系将是国家层面最有力的有形调节载体,并可以在此基础上集成整合各种国家宏观无形调控手段,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结构性问题彻底扭转的核心力量。
七、泛能源下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发展新趋势
中国目前已建立起了世界上几乎最完备的制造业产业实体经济体系,尤其是中低端以基本消费产品为核心的实体经济体系,可以说中国制造业发展是我国发展立国的支柱之一;虽然中国制造业取得这样辉煌的成绩,但仍然受到很大的制约,制造业高端领域与制造业领域中大量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层面,仍是制约中国制造业向世界级水平提升的两块重要短板。而泛能源战略发展新趋势,将为中国制造业超越式发展,走向全球制造业高端带来空前的发展机遇。
①围绕能源与资源之间的转换,能源与能源之间的转换,资源与资源之间的转换,能源、资源的有效利用等的发展前景,将为中国制造业跨越式发展创造无限生机。
②能源电力的蓬勃发展,将为中国制造业发展提供重要舞台,尤其是大型水电、火电、核电、风电等的发电机组,以及特高压电网等,均将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的中国重型装备走向世界的重要战略支撑点。
③围绕层出不穷的再生清洁新能源,以及非碳清洁氢能与核能、基于环保的碳能源等的发电技术的制造业创新,也将方兴未艾,为制造业的不断更新换代提供巨大发展空间。
④蓄电时代所带来的蓄电制造业也是一片无限生机的产业蓝海,从蓄电自身相关的制造业,到基于蓄电的各类制造业创新产品,尤其是蓄电型家电、蓄电型汽车(电动汽车)、蓄电型光照、蓄电型农用机械、蓄电型生态农业一体化集成装置等。
⑤就业问题将一直是中国的重大社会性战略问题,泛能源体系下的中国制造业产业,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就业主战场,并且为个性化就业服务带来机遇。
八、泛能源国际政治化下的发展新趋势
能源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国际关系与政治中最敏感与事关核心利益的重大战略问题。
①能源(资源)已成为国际势力较量的重要政治力量与手段,能源(资源)冷战、能源(资源)经济共同体,以及基于能源(资源)国家结盟将可能成为国际政治中的重要形式。
②基于能源(资源)的争夺与博奕,如石油战争、水资源战争等,将越来越成为现代战争的主战场。
③能源(资源)外交成为国际政治博弈的重要软实力展示渠道,通过能源国际投资、能源需求国际市场提供、再生清洁能源的优化开发利用推广等手段的有效实施,将为人民币走向世界,中国走向世界强国提供重大支撑。
④能源电力的互联电网,是国际区域合作之间最紧密的联系纽带,中国加大发展与周边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家电网的互联,对促进中国国际区域合作一体化,尤其是中国东盟一体化具有深远的意义;中国加大与周边国家能源电力的互联工作,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将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⑤中国能源电力加大与港澳台电网的互联工作,将为中国最终解决台湾问题、打造大中华经济社会圈,提供重大战略机遇。
Ⅲ 对能源电力近中期发展对策的思考
九、对中国能源电力特殊性的思考
中国能源电力体制的改革应该说走过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从国外取经到国内自主设计,从欧美经验参考到学习俄罗斯;当然这些世界先进国家的电力体制实践对我国电力体制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但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中国电力体制的特殊性,中国电力体制应该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电力体制,这种特殊性挖掘起来表现为以下方面。
①中国能源电力体制将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越性的重要环节,它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奔小康,实现社会和谐等的重要支撑。
②中国能源电力是国家战略层面推动国家结构性调整最有效的有形调节手段。
③中国能源电力是解决国家战略性问题-水资源的核心支撑。
④中国能源电力承担着对中国全局范围内能源优化调度,打破地方保护主义与自我封闭主义,推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撑。
⑤中国能源电力是中国全局按照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点。
十、对中国能源电力发展格局的思考
在科学发展观的强力指引下,中国能源电力的格局未来将呈以下一些趋势。
①电源是以火电为主导,以水电为重要支撑,以核电为未来发展方向,以风电为重要潜在发展支柱,以海洋能发电、生物质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地热能发电等清洁再生能源电力为重要补充的完全满足社会需求的整体、有机电源立体体系。
②电网与蓄电成为能源电力的两种重要承载渠道;电网的垄断性进一步打破与优化,电网的安全维护上新台阶,全国范围内大电源的优化远距离调配能力基本具备,集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集成化于一体的灵巧智慧型电网基本打造,蓄电化的产业链体系逐渐形成。
③电力所消耗能源市场,发电市场、电力消费市场三大市场环境基本构建起来,各企业之间的良性竞争氛围形成。
④国家规划、审批、监管三大职能体系分权清晰又互相制衡,立体高效的能源电力政府管理体系基本成熟。
十一、对中国能源电力发展对策的思考
1、建立安全可持续的电力能源供给体系
①加强中国自主能源的储备能力,通过勘探技术的创新发展与勘探资金投入的加大,为大量深埋、高难度、困难区域能源的发现创造条件。
②积极贯彻全方位、全层次的节能理念,加强中国能源的整体利用效率;通过技术创新大大提升能源的整体使用效率,有效降低单位GDP的耗能水平,逐渐实现整体能源需求增长落后于GDP增长,甚至不增长、保持下降比例。
③加强中国低效能源的使用能力,通过技术创新推进发电技术进步与环保技术提升,使大量劣质煤有效使用成为可能,极大的扩张有效能源使用的范围,从而等价于大量增加可使用能源的数量。
④大力发展可持续再生清洁能源,以及清洁氢能、核能能源,建立起能源类型多元化的能源供给体系。
⑤中国国力强大、外汇储备坚实、人民币逐渐走向国际支付货币等优势条件,尤其在现今国际金融危机下,为从海外获取大量资源提供巨大支撑;大胆果断出击,进一步加大国际能源投资力度,建立起供给能源地多元化的能源供给体系。
2、建立起电力所消耗能源的完善市场体系
①要建立起针对电力所消耗能源的完整价值体系,一方面存在国防领域耗能等完全社会化的能源消费,另一方面也存在电力耗能等半社会化的能源消费,同时也存在一般工业民用耗能等完全市场化的能源消费,要分别基于这三种价值消费来合理布局能源消费体系。
②要基于市场机制、环境友好要求,建立起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煤能源消费体系;要积极推进低效能、环保问题大的、大储备的、低于市场价格的次级煤作为电力用煤的主体,一方面可以解决大的供需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加大电厂的环保集中治理力度,实现次级煤的集中化环保处理,并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加大推进高效能煤在非发电领域的产业化应用,通过市场机制,提升其附加值,赢得煤资源的市场价值,使整个煤资源产业走向良性发展道路。
③要基于水资源利用、航运需求、水能三大基点建立起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水资源消费体系。
3、打造节能化的可持续电力能源需求市场体系
①紧紧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推动全社会各个环节对能源电力的需求;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的蓬勃发展到整个中国东部经济的壮大,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到中部产业经济群的崛起,从加快中国城镇化进程到中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充分抓住这些战略发展机遇,推动中国传统农业、工业能源市场的快速、健康、稳定发展。
②要从中国战略层面探讨对能源电力的需求新方向,积极探索中国全局范围的调水工程、中国华北地区与东部沿海区域的地下水回灌工程、中国南海大区域海上综合风电填海工程,以及沙漠生态立体农业项目、海水淡化一体化项目等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超级电力消费工程。
③要大力提升终端个人电力消费水平,要把将打造支撑电动汽车、电动农业机械产业、电动生态农业等为核心的充电网络建设作为下一个电力消费市场的重要支撑;要努力通过推进大规模蓄电产业的发展来推动终端个人电力消费市场的发展;要积极推进网电式家电产品向蓄电化家电产品转变,进一步将传统基于网电的用电设备从网电的种种制约中解脱出来,大大延伸电器设备使用的空间与时间,增加电力消费机遇。
④要正确理解能源电力的辨证消费观念,要正确认识高能耗产业与高电能需求产业,以及节能与积极电力消费之间的辨证关系;要严格控制调整高能耗产业,创新发展高效的有市场竞争力的能源电力大需求产业,全面推进积极的、节约的电力消费;培育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电力消费市场,消除电力消费在地域、时间上的不均匀性。
4、建立合理能源电力定价体系
①要从能源价格指数、电力价格指数、民众幸福指数,以及工业制品价格指数等层面来综合构建能源电力产业链体系中的有机价格体系。
②要通过税收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行业调节手段等多角度来理顺产业链各层面、环节的价格关系。
③要探讨将能源电力价格调节作为中国实现结构性调整的重要手段与措施。
5、推进能源电力创新体系建设
①要充分认识到能源电力体系作为创新主战场的角色,推进建设创新型国家与自主创新国家战略的有效实施;从第二、三代核电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到第四代核电技术的自主创新,从火电百万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国产化到循环经济技术体系发展,从风电技术的国产化、自主知识产权化到向100米甚至以上高空风电技术的探索,从水电百万水轮机的国产化、自主知识产权化到基于生态环境可持续技术开发体系推进,从再生清洁能源的自主开发到蓄能产业的创新发展等,均为国家各层面创新提供了重大的舞台。
②要充分认识能源电力企业作为能源电力创新体系中创新主体地位的作用,尤其是充分认识能源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在能源电力创新体系中的核心作用。
③以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创新、集成创新为手段,以引进、培育、联合创新型人才为保障,综合推进能源电力领域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产业链创新,全面推进能源电力创新体系建设。
Ⅳ 对现状电力体制改革的思考
十二、对电力体制改革指导原则的思考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电力体制改革应坚持以下指导思想与原则。
①电力体制改革的根本是:真正实现政企分离与市场垄断分离两项分离,建立起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政府类职能管理体系、垄断类限制性企业运行体系,以及市场类企业运行体系三大体系。
②落实政企分离,关键是要实施好两点:一是将目前企业中所拥有的政府类职能彻底收回政府;二是要理顺、重组政府类职能,将规划与项目审批两项职能单列,并基于其它所有政府职能建立起统一完整的监管职能。
③落实市场垄断分离,关键是要落实好三点:一是彻底分离出垄断部分与非垄断部分;二是一定要确保只能单一环节的垄断,如果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垄断环节,一定要将其拆分为单一垄断环节以便实现有效的监管与制衡;三是要针对每个单一垄断环节实现投资、运营、收益三方的独立运作,其中投资、收益采取市场化管理,运营可以采取半军事化的事业企业制管理。
④要切实站在国家利益高度推进全国、全局范围内电力体系的整体规划工作,并将电力体系规划与区域经济发展、公路、铁路、港口、水运、渠道、油气管道、机场等的基础建设相协调,实现横向、纵向综合规划之间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应特别坚持电力体系规划的不定时动态修编工作,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
⑤要切实建立起有效完整的职能监管体系,除规划职能(类似评判标准)、审批职能(立项权)两项职能之外,必须要建立起统一的从项目实施所执行制度、流程、行业准入制度、验收、投融资、收付费等一系列的监管职能权利体系,以免扯皮,影响监管的整体效能。
⑥要彻底规范优化垄断产业环节,关键是要将其中涉足利益的投资与收益两个环节从垄断中剥离,实现完全的市场化管理;其中垄断部分采取事业企业制实施半军事化管理。
⑦最上游的供给能源商品化与国家补贴相结合,最下游电力产品的电力商品化与社会特殊需求配额相结合,两者紧密对应;一旦能源电力不再成为稀缺商品之后,最上游的能源与最下游的电力均将完全实现商品化。
⑧电力体制改革,不能再只局限于能源电力体系内部解决,更不应该采取价格改革、行业市场化改革、主辅分离改革三项改革分开推进,应该将其纳入到国家结构性调整,以及能源、走出去、节能减排等国家战略层面来综合推动。
十三、对电力体制改革基本要求的思考
中国能源电力体制改革最终目标是建立起市场健全、监管高效、运行现代化、发展可持续、各方利益全面协调的新型中国能源电力产业体系。具体归结为三个方面的基本需求。
①国家层面主要体现为三大目标要求:一是满足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二是维护整个国家能源电力的安全与可靠;三是能够维护国家能源电力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②社会层面主要是要实现能源电力的商品化与社会福利之间的平衡发展,要针对弱势群体、社会最基本面体现出能源电力这种特殊商品的社会公益价值。
③企业层面主要体现为五大目标要求:一是要推进政府监管与企业市场化管理之间的动态平衡;二是要达到竞争与垄断的优化,该垄断的维系社会监督下的垄断,该竞争的维系阳光下的竞争;三是要客观重视利益分配工作的至关重要性以及有效性,全面协调好产业链各阶段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以及产业内人群与非产业内人群在消费价格与收益之间的利益分配;四是要大力推动产业优化整合,提升各个环节的竞争力;五是要全面通过技术、管理、商业模式等的创新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能,全面提升整个产业体系的效益。
十四、对电力企业重组的思考
1、对电力企业重组意义的思考
电力企业重组是中国深层次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性环节,其成败对中国社会经济能否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①是促进中国能源电力产业体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彻底体现科学发展观,推动中国能源电力产业体系成为解决中国能源问题、水资源问题、结构调整问题、参与国际竞争问题等一系列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撑点。
②是建立成熟的中国能源电力产业市场化体系,确保在国家正常监管之下,按照市场化机制要求,推崇自主创新,重视知识产权,实施现代企业制管理,打造核心竞争能力,实现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③是建立和谐中国能源电力产业体系,充分结合历史与现状、产业内与产业外、国际与国内、企业与国家、个人与企业之间的实际情况,转变观念、理顺关系、均衡利益,实现和谐发展的关键性步骤。
④是在中国能源电力产业体系中,实现全面的资源分离、整合与优化,大力推进非垄断市场化产业链之间整合,重组中央企业集团,培育产业链竞争力等一系列具有世界级可持续核心竞争力的、全球视野的跨国中央企业集团群,为中国经济发展打造一系列世界级支柱企业的决胜性环节。
2、对重组实施模式的思考
①重组实施模式主要有四种思路,其一是垂直流程整合,其二是垂直产业链整合,其三是水平产业链整合,其四是共享性集成整合。
②垂直流程整合主要是在整个生产流程上中下游之间的垂直流程整合;各个电力专项比如水电、核电、火电、电网分别均可以基于勘察、设计、施工、项目管理等业务整合成相应的水电、核电、火电、电网一体化综合型建设公司。
③垂直产业链整合主要是在垂直产业链上中下游之间的垂直产业链整合;典型的垂直产业链整合就是集投资、工程建设、项目运营之间的垂直整合;垂直产业链整合是非垄断性产业实现市场化整合的最佳渠道。
④水平产业链整合主要是在关联产业链左中右之间的水平产业链整合;水平产业链整合中的关联业务,必须具有长期稳定的产业链互通关系,具备经济互补价值或优化价值;比较典型的水平产业链整合有两类:一是围绕某种资源(能源)的系统性开发所形成的水平产业链,比较典型的有水电开发建设中从水电建设、输配电到水运工程、配套移民建镇等的综合性开发;二是围绕某种产品的系统性生产所形成的水平产业链,比较典型的有火力发电中从专项采煤、专项铁路、专项港口、电厂等的综合性开发。
⑤共享性集成整合主要是在多领域中具有一定共性业务之间的共享性集成整合;比较典型的有:同时可以开展水电、核电、火电、风电等发电设计的综合类发电设计企业,或同时可以开展电力、市政、公路、铁路等多领域岩土工作的岩土工程公司等。
十五、关于能源电力体制改革的四项举措
如何来落实能源电力体制改革,其实科学发展观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以下是依据科学发展观的精神,针对能源电力体制改革所推出的四大举措。
1、组建直属国务院的国家综合规划局
①成立直属国务院的国家综合规划局,集国家战略规划、区域经济规划、城市规划、乡镇农村规划、基础建设规划、能源规划、电力规划、产业规划等综合规划于一体。
②国家综合规划局下面针对不同的门类设立各类专业规划司局,并设综合司局实施协调,设监督司实施规划执行监督。
③针对能源电力设置电力规划司,负责对所有电源点的宏观规划布局,包括水电、火电、核电、其它再生能源上网国家主干网的电源电点的规划,以及国家主干网的规划等;任何地区的电源电建设必须首先有规划点才能启动,从源头控制电源点的不合理性建设、地方对电源建设的地方保护主义等不满足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作法与行为,为全国范围内电力优化调配实施立法性质的保护。
④要充分认识国家级层面的能源电力规划,对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对电力系统性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对电网、电源点系统性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⑤规划一经确定,任何项目必须按照规划要求来实施;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可变化性,可以建立有效、通畅的规划动态修编机制与渠道。
⑥要将规划工作开展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来实施,要充分认识规划工作的全局性、统筹性、前瞻性与指引性,充分认识规划工作是党和国进行国家社会经济宏观决策的最重要的体现形式与实施途径。
2、对电网企业重组的思考
电网企业市场化的复杂性是因为其同时拥有三种垄断,其中有两种自然化垄断即送电网与配电网,第三种垄断是因为多年来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电力终端销售渠道垄断。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基于电力体制改革应坚持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提出如下电网企业重组方案。
①打破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地域分块改制的机制,统一将电网分为五大板块:一是送电板块,二是配电板块,三是综合板块,四是销售板块,五是其它板块。
②送电板块成立两家公司,一是国家骨干网投资公司,二是国家骨干网运营公司;国家骨干网投资公司负责所有国家骨干网建设、大中型维修项目的投资,可以由国家开发银行主管;国家骨干网运营公司只负责国家骨干网的正常维护与运营,职工采取事业编制,实行严格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实施半军事化管理,具有类电力警察性质,公司运营费用由国家财政采取预算体系来提供,可以由国家电监会主管;送配电网的垄断,实质是要求电网必须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调度,将投资分离实行市场化管理的同时实行垄断化运营管理,既体现电网的自然垄断特性,同时又实现了电网投资的高效率性;以国家骨干网运营公司为龙头,联合国家骨干网投资公司,以及取到国家应急联动专项认可资质的大型电网工程咨询建设公司,制定统一的应急联动方案,并按照一定程序启动各种等级的电网应急联动行动。
③配电板块与送电板块类似也成立两家公司,一是地方配电网投资公司,二是地方配电网运营公司;地方配电网投资公司负责所有地方配电网与大中型维修项目的投资,可以由省级投资集团主管;地方配电网运营公司只负责地方配电网的正常维护与运营,职工同样也采取事业编制,实行严格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实施半军事化管理,公司运营费用由地方财政采取预算体系来提供,可以由省国资委主管。
④综合板块成立国家电力综合结算中心与电力上网交易所、规模网电购买交易所两大交易中心,两大交易中心均可由中国证监会监督管理;任何电源企业要想上网,要分不同电源类型,从哪个点、哪个时段上网,上网价格怎样,上网量是多少,均通过电力上网交易所竞价实施;任何规模网电购买商,以及大客户要想购电,要分不同电力使用领域,在哪个点、哪个时段购电,购电价格怎样,购电数量多少,均通过规模网电购买交易所竞价实施;小客户不直接参与规模网电购买交易所的竞价购买,选择从规模购电商处购买;客户在电力上网交易所、规模网电购买交易所中的交易费用均由客户单向买单。
⑤销售板块主要是通过市场化机制成立两类纯市场化企业,一是规模购电商,二是代理售电商;规模购电商可以直接销售电,也可以批发给代理售电商进行销售;各类电力消费者分别向不同的规模购电商与代理售电商购买;社会公益性电力的销售可由特定的规模购电商或代理售电商承担。
⑥其它板块主要包括二大部分,一是原电网企业的规划职能划归国家综合规划局;二是原电网企业的设计、试验、建设子公司,分别与社会相关大型国企重组或民营化。
⑦国家电力综合结算中心可由中国银监会监督管理,负责分别与电力上网交易所、规模网电购买交易所之间的结算;由于电力上网交易所与规模网电购买交易两者的独立性,之间差额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亏损时由国家买单(类似于国家对能源电力上网价实行最低收购保护价格),盈余时上交国库或转存入类似生态环保型社会公益基金帐户;国家电力综合结算中心与国家、地方政府两者之间,基于国家宏观政策、产业政策、税收政策、结构调整政策,以及区域扶持政策等综合因素,建立国家、地方送配电分费机制。
3、对电源企业重组实施的思考
1)电源企业的特点
电源产业属于可以高度市场化的产业,其特点为:
①电源种类繁多,有水电、火电、核电、风电,以及各种再生、清洁能源。
②电源性质差距大,核电属于国家专控,火电属于国家严控,而再生能源则属于国家鼓励大量民营发展型。
③受到上游所消耗能源市场化因素的频繁影响。
④下游受到销售市场的垄断性控制。
⑤与冶金、钢铁、化工等重工业紧密相连。
⑥与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相关。
⑦属于高度密集型人才、技术产业。
2)可参与电源企业重组相关的大型央企
①电源投资运营型企业,主要有原国家电力公司所属的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与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五大发电企业集团,以及以核电为主的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以长江水电开发为主的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八大专业电力投资运营公司。
②煤资源及煤化工与火电综合型企业,主要有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等。
③电力投资型企业,主要有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等。
④其它类电力企业有:以节能为主导的中国节能投资公司,含调峰发电的两大电网公司,以及华润(集团)有限公司等。
⑤高耗能煤化工、电解铝央企,比较典型的有中国铝业公司、中国五矿集团公司等。
3)对重组模式的思考
①概括起来有四种电源企业重组实施思路:一是综合型重组,二是互补型重组,三是需求型重组,四是产业型重组。
②综合型重组,就是综合水电、火电、核电、风电,以及各种再生、清洁能源,且进行全国范围内布局的共享性集成整合类电源投资运营型电源企业。
③互补型重组,就是综合煤资源、煤化工、火力发电、专项铁路运输、专项港口等为一体的水平产业链整合综合企业。
④需求型重组,就是对电力有着巨大需求的煤化工、电解铝等产业与发电企业之间的水平产业链整合重组。
⑤产业型重组,就是围绕再生能源、节能等主题为核心的垂直产业链整合重组。
4)重组方案设想
①从八大电源投资运营型中央企业中选取57,再整合其它发电企业,分拆重组成23家综合型重组电源企业。
②选取以火电为主的12家电源投资运营型中央企业,尤其是类似于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已开展煤电一体化产业投资的相关企业,与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分别按照互补型重组方式进行重组,组建2家综合煤资源、煤化工、发电、专项铁路运输、专项港口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
③以煤化工、电解铝等高耗能中央企业为主体,整合一些电源企业,按照需求型重组方式,组建发电与高耗能重工业一体化的综合性企业;推进在维护电网安全的前提下发展高效的直供电模式,或去电力不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开拓发电与高耗能重工业综合一体化项目。
④以中国节能投资公司为主体,以再生清洁能源、蓄电产业、节能产业为主题,实施产业型重组,打造央企级别的中国节能蓄电集团。
4、对工程类电力企业重组实施的思考
工程类电力企业是能源电力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工程类电力企业的重组,一方面涉及到工程板块本身,另一面又与电网公司的主辅分离息息相关,因此整个重组工作同样举足轻重。
1)对重组工作的思考
①重组本身是中国能源电力体制改革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重组的好坏将影响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进程,要充分认识到工程类电力企业重组的意义。
②要通过重组为中国电力体系建设提供竞争、高效、高技术含量的市场化支撑体系。
③要通过重组为中国电网应急联动体系提供及时、有效、全面、持续的保障体系。
④要跳出电力工程建设的圆圈,站在整个国家工程建设产业来考量电力工程建设企业的整合;因为各行业的工程建设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技术、知识、基础数据等的类似性,从而也就有大量资源的共享性;要通过重组将中国工程建设产业真正打造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居于国际前列的中国支柱产业,使之成为中国就业的重要领地。
⑤要通过重组,规范、杜绝中国工程建设企业在海外的无序竞争,在国家援助资金、买方信贷、工程总承包信贷等国家政策的调节、支撑下,将人民币国际化与金融创新,尤其是工程金融创新有机的结合起来,推进中国工程建设领域成为中国进行第三世界援建的重要载体,带动中国劳动力向海外输出,推进中国人民币有力走向国际舞台。
2)工程类电力企业的特点
①由于受到原苏联计划体制行业条块化的影响,目前整个工程建设行业咨询类与施工类两大工作基本是相分离的,人才也是基本分为咨询与施工两类。
②总承包的实施形式相对单一,与国际工程领域全面的项目化管理水平还有相当差距。
③项目管理人才缺乏,现有的人才,基本偏向于工程技术领域的管理,国际经验相对缺乏,在商务、财务、项目组织调度、物流等方面管理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
④企业工程业务的综合性不太强,现在能够开展所有电力项目的咨询单位与施工单位均没有,更不说综合基础建设、铁路、冶金、化工领域的综合性施工企业。
⑤施工类电力工程企业,低技术含量的人员比较多,历史包袱比较重。
3)可参与工程类电力企业重组相关的大型央企
①电力咨询类企业集团有: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电力顾问集团公司、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
②非核电力工程建设企业集团有: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
③核电工程建设企业集团有: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
④非电力领域工程建设企业集团主要有: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中国铁路建筑总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
⑤相关工程总承包类企业集团主要有: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中国轻工集团公司、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中国新兴(集团)总公司、中国新时代控股(集团)公司等。
4)对重组模式的思考
①概括起来有两种重组思路:一是全能型重组,二是近亲型重组。
②全能型重组,就是同时耦合垂直流程整合、垂直产业链整合、水平产业链整合、共享性集成整合四种整合手段,实施对所有行业进行工程一体化建设,且部分行业还具备投资、运营管理功能的工程建设企业集团。
③近亲型重组,主要是针对某些同时从事资源开采、设备制造,又具有总承包资质的企业集团,当彼此行业之间比较接近时就组建更大规模的集资源开采、大型设备制造、多行业工程总承包等于一体的科工企业集团。
5)重组方案设想
①以3大专业电力咨询类企业集团、2大非核电力工程建设企业集团、1大核电工程建设企业集团、5大非电力领域工程建设企业集团共11大工程建设企业集团为主体,从中选取6~8家进行拆分,再组合它工程企业,按照全能型重组方式,整合成3家全能型工程建设企业集团。
②以9家相关工程总承包类企业集团为主体,从11大工程建设企业集团中拆分部分控股子公司或业务,再组合它工程企业,按照近亲型重组方式,整合成3~4家近亲型科工企业集团。